close
事件日期:2008/01/24

探視感恩戶 慈青滿載而歸
呂怡靜花蓮 報導


年關將近,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顏惠美師姊1月24日下午帶著一群慈濟大專院校聯誼會的慈青同學,訪視感恩戶,希望在年節前了解感恩戶的生活狀況,並協助照護感恩戶的生活與環境。

慈青演唱「阿爸牽水牛」,隨著輕快的歌聲和動感的舞蹈,阿坤伯展笑容。 [ 攝影: 呂怡靜 ]


年關將近,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顏惠美師姊1月24日下午帶著一群慈濟大專院校聯誼會的慈青同學,訪視感恩戶,希望在年節前了解感恩戶的生活狀況,並協助照護感恩戶的生活與環境。慈青回醫院後,雖然車子空了,但個個心生歡喜,滿滿的感恩、滿的收穫,感恩父母親的辛勞,換得無憂的生活,更感恩天地萬物、所有的一切。

◎慈青唱「阿爸牽水牛」 阿坤伯展笑顏

在前往第一站途中,顏惠美師姊說﹔「以前我們都是從精舍走路或是騎腳踏車來的。」這句話讓車上的慈青同學驚呼連連「走路耶!從精舍走到海這頭來,好遠啊!」

住在新城鄉康樂村的陳阿坤,志工都叫他「阿坤伯」,今年已高齡九十八歲了。到達阿坤伯的住處,屋裡沒看到他,原來他在一旁的樹林中想要鋸木頭。慈青中的壯丁和師兄便幫忙行動不便的阿坤伯,鋸木頭並搬到屋旁擺著,顏師姊笑著說:「他每次都出不同的課題給我們」,令在場的人莞爾一笑。

阿坤伯非常感恩顏師姊對他的照顧,這也讓他想起母親,不禁潸然淚下。顏師姊說:「阿坤伯非常孝順母親,他還有一個很疼他的姊姊,但已經很久沒聯繫了」。阿坤伯不斷地告訴慈青要孝順父母,友愛兄弟姊妹。阿坤伯還說了以前在軍中的故事和海鳥的故事,讓慈青們聽的津津有味。慈青也以一首「阿爸牽水牛」回報,隨著輕快的歌聲和動感的舞蹈,阿坤伯展露難得的笑容。

這時,衛生局的兩位護士來觀察阿坤伯的身體狀況,評估是否需要居家照顧及社會補助金。一群人進入屋內,護士先幫阿坤伯量血壓,天啊!竟然高達185/110mmhg,顏師姊說,「阿坤伯以前從沒這麼高……阿伯,要注意喔」。護士接著握阿坤伯的手要他用力,但阿坤伯因中風,左手很難施力,也不能高舉雙手,使得阿坤伯非常需要別人幫他洗衣服。

「我需要有人星期一和星期五來幫我洗衣服,尤其是星期一要早一點來,早點洗好晚上才會乾,星期五也要來洗……」阿坤伯不斷的把這些話放在嘴邊。顏師姊說:「伊就是需要有人幫忙洗衣服啦,其他什麼都不要…就照伊的意思去做吧,伊不想要麻煩別人……」阿坤伯坐在不知道是誰給他的辦公椅上,顏師姊說:「伊沒作過董事長,很歡喜!」阿坤伯聽到,笑開懷。

◎精舍鄰居邱老太太 慈濟人的老朋友

離開阿坤伯家,大約十分鐘,顏師姊與慈青等一行人從太平洋的岸邊到達中央山脈的山腳下。路上,顏師姊說:「精舍附近都有窮苦人家,現在我們要去探是一個原住民老婆婆……」

在秀林鄉景美村加灣的邱老婆婆,昔日因她的兒子在監服刑,留下三個孫子給邱婆婆養大,日子很苦,婆婆每天背著竹籃上山採野菜和地瓜給孫子們當零嘴吃,所以又有人稱她為「背著竹籃的老人」。

顏師姊說,在慈濟救助前,婆婆過年的時候只有三碗白飯加上一盤空心菜,而且住的地方只有一個房間,慈濟志工就幫他們重建屋頂,並用三片三夾板格出房間,讓男孫子住一間,兩個孫女住一間,婆婆住一間,兒子媳婦住一間,雖然隔音沒有很好,也很簡便,但婆婆很歡喜,孫子也很開心有自己的房間。

現在,婆婆跟以前不一樣了,從前住的房子已經在翻修,兒子回來開手工藝品店,孫子也長大成人,成家立業。雖然婆婆聽不太懂國語,比較會聽日文,顏惠美師姊與邱瓊天師姊用簡單的日文單字和片語跟婆婆溝通,依然能夠對話。婆婆已經80多歲了,辛苦了一輩子,晚年總算可以輕鬆一下了。

◎見苦知福 勉勵慈青散播愛的種子

「現在要去的這戶人家小孩子很多,把糖果整包都拿下去。」顏師姊說。沿途,在秀林鄉佳民村,顏師姊指著某家的房子,說這是由醫師和護士們集金蓋成的,因為這戶人家的經濟來源只有爸爸,卻要照顧四個小孩。

車子到達感恩戶家門口,在高雄就讀護專四年級的大姊尤維君出來應門。顏師姊見她就說:「你是大姊嗎?你變得好多喔, 師姑都認不出來了!變得好漂亮。」一進家門,看到一位小女孩躺在床上,原來是家中的二姊,罹患唐氏症加上水腦症、無肛症,所以必須有人在家照顧。現在學校放寒假,因有大姊和三妹在家照顧老二,媽媽就帶著弟弟上台北找爸爸拿生活費。

一位師姊拿著糖果逗著老二玩,「要不要吃糖糖阿!說『要!』說『要』或點頭就給你吃喔!」,藉由糖果的誘因讓老二練習表達,在旁的人也被逗得哈哈笑。顏師姊也叮嚀著大姊「有沒有去打工啊?」「生活要節儉一點,護士工作出來薪水滿穩定的,現在辛苦一點,因為你是大姊阿,要有擔當點……」

來自台北的林正朝師兄也鼓勵慈青努力向上,將在探視感恩戶過程所看到的、學習到的,回去跟其他的慈青同學分享,林正朝說:「你們很幸運啊! 這次難得有機會可以跟著顏師姑出來,也看到你們以前不曾經歷過的。你們要把今年學習到的心得傳播出去,讓更多人知道你們的感受,發揮慈濟的人文精神,去關懷更多的人。」

◎每天十元 饅頭伯伯用愛護持慈濟

在前往羅伯伯家的路上,顏師姊說:「大家又稱羅伯伯為饅頭伯伯,因為阿伯年輕當兵時,在軍中是給人家做饅頭的。退伍後跟一位文官的同袍很要好,前幾年因這位好友生病住進慈濟醫院治療,他到醫院探視時,看到慈濟人又是排隊又是問訊的,用著外省人的口音直說:『你們比軍人還要有紀律!』等到好友病好出院,就回到大陸去。怎料不久之後,他收到從大陸寄來的信,信中有著一張文官好友的照片,原來是好友在大陸往生了,饅頭伯伯哭了三天三夜,好傷心,但他對自己說『我要振作』,就發願每天捐十元給慈濟救人,直到現在……」就在顏師姊講述這感人的故事中,車子抵達位在空軍基地旁的新城鄉嘉新社區。

這是一處眷村,走進狹小的巷弄裡,遠遠就看見饅頭伯伯站在門外。饅頭伯伯很熱心,拿出家中椅子,熱情地招呼:「快點坐啊!快點坐啊!......您沒有椅子坐啊?」四川人的熱情,饅頭伯伯一定得要大家都坐下不可。

羅伯伯拿出他存錢的鐵盒,一打開,五十元、十元、五元、一元硬幣都有,這是他每天辛苦存下來的。伯伯唸著:「我怕錢不夠阿!」顏師姊馬上接著說:「錢不夠沒關係啊!再拿紙鈔出來墊就好啦。」扣除四個月的功德會費,又拿出九百五十元做冬季救濟金,剩下的要零錢伯伯繼續存。

因為必須在五點以前趕回醫院,在饅頭伯伯家待不到一小時就得走了。回程時,伯伯陪著走一段路,儘管伯伯已經八十八歲了,身體還是很硬朗,顏師姊說:「他的生活作息都很規律,像是晚餐準時在五點二十分,每天都是這樣。」天天規律的生活,就是饅頭伯伯的養生之道。

歷經整個下午的訪視行程,雖然因滿滿的物資都送到感恩戶手上,車子變空了,但慈青的心沒有空,反而裝得滿滿的,滿滿的感恩,滿滿的收穫。慈青很滿足自己的生活,因為父母親的辛勞換得富足的生活,無須憂慮下一步該怎麼辦、明天是否有飯吃;他們要天天用感恩的心,感謝父母,感謝所有的一切。


來到佳民村的尤家,師姊逗尤家生病的老二,希望給小女孩一些刺激。 [攝影:呂怡靜]


八十八歲的羅伯伯(左)每天存十元給慈濟。 [攝影:呂怡靜]


慈青攙扶阿坤伯回家。 [攝影:呂怡靜]


顏惠美師姊(前排右一)帶著慈青訪視感恩戶。 [攝影:呂怡靜]

community.tzuchi.net/historytoedit.nsf/e35648d957d7118248257280001496e4/beccecc96159349c482573e5002cd7d8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ccut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