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新聞日期:民國970725
  
經典雜誌》新書介紹:拾歲拾穗~《經典》十年
 
  


種典範多重感動

一場人文媒體的十年實踐
一次你不能錯過的經典全覽

http://taipei.tzuchi.org.tw/rhythms/shopping/all_newbook.htm
  
十歲!拾穗!是《經典》創刊至今具代表性的專題報導選輯,以謙卑而感恩的姿態,拾取這十年的豐美果實,將震撼心靈的影像與馳騁未知的文字重新凝鍊,這是給讀者的獻禮,也是給未來的備忘錄。

目錄──

壹、島嶼思想起
從南島語族的漫長遷移一直到近代台灣的蓽路藍縷,思索島嶼的記憶與願景……

貳、鄭和下西洋
經典雜誌遠赴印度與東非,讓穿行在如幔歷史記憶之中的鄭和船隊,印記逐漸鮮明清晰……

參、毀滅與重生
從九二一的斷壁殘垣到印尼亞齊的海嘯過後,經典雜誌深入現場,見證無常也見證慈悲……

肆、台灣特有種
一群熱愛自然、不惜傾家產與生命歲月的研究者與攝影家,揭開台灣一連串的生命驚喜……

伍、西域記風塵
費時五年,前後十餘次實地探勘,經典雜誌重回一千三百多年前,玄奘法師的取經之路……

陸、亞洲新視野
亞洲是一部鮮活的現代史,其變動猶如一座仍在頻繁活動的火山,充滿了巨大的生命力……

柒、糧食大未來
從饑荒之野、基改實驗室、一路到我們的餐桌,呈現一個值得深省的米穀大寓言……

捌、千里溯江源
發現長江新源頭,上溯湄公河流域文明;經典的大河溯源之旅,如今回到了中央山脈深處……

玖、大愛無國界
天災人禍無時了,當政治家力有未逮、企業家自顧不暇,卻有一股善的力量緩緩地湧現……
   
拾、環境總體檢
福爾摩沙的未來操之於你我手中,但在明天來臨之前,有些真相,你必須知道……


【推薦序】收穫
   
記得十年前《經典》雜誌創刊伊始,我們曾在發刊詞上說:
「把《經典》雜誌當作一項跨世紀的文化工程來辦,而不把它當作一般性的雜誌辦。」是我們辦這本雜誌的初發心與理想點。

事實上,辦一本雜誌不難,但要辦一本不媚流俗的雜誌才難;辦一本不媚流俗的,而又能堅持理想的雜誌更難。《經典》雜誌就是一本既要堅持理想,又要為不媚流俗而辦的雜誌。它也是要把知性、感性、理性與靈性放在一起鎔鑄,再萃取建構而成的一本雜誌,裡頭要表達的訊息是大愛與感恩、關懷與尊重、真誠與美善。

十年,三千六百多個日子過去了,我們當年的自我期許與豪語,仍然沒有改變,我們還在堅持,我們還在奮鬥,我們還在朝這個目標邁進,儘管一路走來,困難萬端,艱苦備嘗,其間有掌聲也有批評,有榮耀也有頹喪,有興奮也有氣餒,但總體來說肯定多於否定,讚賞多於嗤笑,鼓勵多於譏諷,正因為如此,這本標榜「不媚流俗」的雜誌,才有辦法不怕孤獨,不畏寂寞,踽踽獨行於流行文化當道的社會裡,在濁流滾滾,舉世晦昧,權勢與名利激盪的潮流中注入泓泓清流與照見人性的光輝。

英國歷史學家卡爾(Edward Hallett Carr)認為:關於「事實」的紀錄──這是構成了歷史敘事的基礎,反映出寫歷史的人所做的選擇。他說:

我在現代人寫的中世紀歷史記載中讀到中世紀的人非常關心宗教,我不禁納悶,我們怎麼知道的?真的這樣嗎?我們對中世紀史實的知識,全是各代編年史學家為我們選擇記錄下來的,而這些人都具有宗教理論及實踐上的專業素養,因而會認為宗教特別重要,於是記錄和宗教有關的每件事,而那些和宗教無關的事就寫得不多。

事實真相確實是這樣嗎?或許這樣的說法有一部分是事實,但中世紀歐洲人的生活中,宗教信仰占有重要地位,亦有其一定的事實。儘管如此,我們仍然同意卡爾所認為的:「關於『事實』的紀錄,反應出寫歷史的人所做的選擇。」

基於這樣的認同,我們認為:一本雜誌的編輯政策,可以決定這本雜誌的內容與取材,例如美國《國家地理》雜誌,絕對不會白花力氣去揭發別人的隱私,敘述一些名人的八卦;而那些以「狗仔文化」為號召的雜誌,也絕對不會花大成本,用盡心力在報導人類文明與發現上。有怎樣的編輯政策,就會有怎樣的編採人員,有怎樣的編採人員,就會辦出怎樣的雜誌,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,因為他們都必須因應他們雜誌的需要,在題材與內容上做了加工與選擇。

「敘事者的好惡以及人格特質,會影響他們說出來的故事。」這是學者專家經過縝密研究後,所得出的結論。如果我們把這個觀念推演到極致,就可以了解為什麼當代有些「後現代主義」理論學者認為:

我們沒有辦法為人類社會找出「最正確」的敘事或報導,因為每個敘事或報導都是經過敘事者或報導者的選擇,都同樣有其正當性。所以結論是:事實上,並沒有「真正的事實」可供我們描述。

這是人類「傳播過程」的一種弔詭。明知人類在傳播過程中有很多失誤或失真,但我們還是要不斷汲取經由各類媒體提供的敘事或報導,再從這些敘事報導中,建構我們的認知、思想和意志,形成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。而這個內心世界表現於外的,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,對人類過去文明的認知,以及對未來人類前途的判斷,這或許就是我們所通稱的「知識」吧!世界上有多少人是依賴這個所謂的「知識」,對過去做出論斷;對現代做出批判;對未來產生憧憬。

不容置疑地,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愛恨情仇,有太多的善惡美醜,有太多的光明與希望,也有太多的黑暗與悲觀,這都是來自於人類日積月累起來的心念。一念「愛」則海闊天空,充滿感恩與希望;一念「恨」則深仇大怨,陷入黑暗深淵,人間的善惡與美醜,喜怒與哀樂,也都繫於人的一念之間。而這一念就是經由訊息的汲取、累積、轉化、建構而形成。

由此可知,人類對訊息的汲取與累積,構成了千鈞一髮的一念,而這雷霆萬鈞的一念,又構成改變一個人一生的一念,改變一個家庭命運的一念,改變一個國家盛衰的一念,改變全世界的禍福的一念,甚至改變整個人類歷史走向的一念。所以如何養成人類「善」的一念,「美」的一念,「慈悲」與「大愛」的一念,就變得非常重要。而養成這種正向與積極的一念,養成和諧與寬容的一念,關鍵在於傳播過程,對敘事態度的正確調整與報導內容的妥善選擇。

正因為我們有這樣的認知,所以十年來,《經典》雜誌足堪告慰所有讀者的是:我們的雜誌不論題材的選擇與敘事的導向,都是正向,沒有負面;都是美善,沒有醜惡;都是愛與寬容,沒有仇恨與對立;都是誠摯與友善,沒有冷漠與疏離。對大自然的賜予,我們都報之以珍惜與感恩;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也都待之以善解與包容,我們之所以如此兢兢業業,理由無他,是因為我們深感媒體威力的無所不在,以及美善人文與寬容態度必須深植人心。

經過十年的艱苦播種與耕耘,《經典》當然也取得了不少成就與收穫,所謂「積沙成塔,粒米成籮」,《經典》雜誌的纍纍碩果,已經可以裝載盈筐了。現在,我們把這些盈筐的豐碩果實,從中再篩選出既精且萃者,彙編成冊,作為《經典》雜誌十年有成的獻禮,並向十年來對《經典》雜誌始終不棄不離,支持著《經典》勇往直前的讀者,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。透過這份成績單,所有讀者也可以從中檢視出,《經典》雜誌十年來確實沒有讓大家失望。

其實,能夠刊載在《經典》雜誌上的作品,都可以說是經典之作,想從其中挑選出經典中的經典,確實有點為難。但既然篇幅有限,《經典》雜誌的編輯群只好「難行能行」,費盡心力,絞盡心思從各類珍寶中篩選出十個主題,每個主題又經一番精雕細琢,淬鍊成顆顆珠璣,再將顆顆珠璣貫穿成冊,以饗讀者。

這十大主題從〈島嶼思想起〉的台灣史凝望開始,其間有人類人文與歷史的回顧,如〈鄭和下西洋〉與〈西域記風塵〉;有災難發生的見證與現場救援的紀實──〈毀滅與重生〉;有山川地理的履探與生態環保的檢視,如〈千里溯江源〉、〈台灣特有種〉與〈環境總體檢〉;有放眼國際,認識比鄰的〈亞洲新視野〉,更有探討人類即將面臨的糧食危機問題──〈糧食大未來〉;以及非政府組織在人類危難時所發揮的無私奉獻,體現〈大愛無國界〉,守護生命,捍衛人性的人道精神。這十大主題都是《經典》十年來全體同仁的心血結晶,雖不敢說都是曠世之作,但亦可說是一時之選了,讀者在閱讀之餘,如果還能從中悟取「字裡行間」的些許弦外之音,與所要傳達的那份美善訊息,那不僅是讀者的巨大收穫,也是本書編輯良苦用心的最大酬償了。

《經典》雜誌已走過十年,未來還有無數的十年要走,我們固然自我期許,未來《經典》雜誌的每一步都必須步步踏實,絕對不能偏離當初創辦這份雜誌的宗旨外,我們也衷心期盼社會大眾能夠繼續支持這份有理想、有作為、有願景的雜誌,讓它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,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,在人世間的滾滾濁流中,注入更澄澈、更壯闊的清流。

http://news.tzuchi.net/tcpm.nsf/c06003ef21dd12764825685f00336b91/b3b1be0cd1c4223948257491001fc71b?OpenDocument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ccut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